大家好,我叫王熙程,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在美国本科转学,读CS专业的经历,求职以及在企业工作上面这些经验。
我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08年来的美国,我在10年1月1号做的转学,我是从密苏里州立大学转学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布法罗分校,当时排名大概在100名徘徊,我读的同时也转了专业,是从金融专业转的计算机专业,布法罗分校的计算机还不错,我就在那边读了本科和硕士,是本硕连读。我13年毕业,第1份工作在一个公司叫做EMC。EMC是做数据相关的,我们组做的是一些数据上传备份等。第二个公司是高盛,做交易平台的。我现在的公司是亚马逊,我们是做Alexa,一个语音助手。
转学的过程,的确是对我自己来说挺煎熬的,因为我是自己申请,身边没有一些大牛帮助我,我当时也不认识。我刚开始出来的时候,08年还比较早,做留学的经验丰富的机构,还没有多资源。第1个困难,语言要求转比较好的大学,是需要托福跟雅思要达到一定分数的。我当时就考了好多次雅思,我记得我总共考了三次雅思,最后考了6.5,我就申请了。第二个困难,要想考更好的大学,可能要ACT或者SAT这些专业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话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复习那些课程。
我是比较懒,我是ACT跟SCT没有考,当时国内也没有开放这些考试,所以我来了美国之后,我学习了一下,但是我觉得花费精力太多了,我学校对国际学生也不要求这些,我没有考就申请了,就靠的是GPA跟雅思成绩两个就够了。当然还有一封推荐信是我找的一个校友写的。因为布法罗学校它是100名左右,它的要求还可以满足,所以我顺利的拿到了录取。我当时决定要转学的时候,看了另外的学校,还不是确定去哪些学校,就看了一下要求。好的学校,当然要求很难了,像那些名校的话,要求就相当难,不仅要好多人的推荐信,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经历,简述这些材料要做得非常好。因为我申请的学校,用美国的话叫做B+学校,所以说困难没有特别大。我是属于草根型选手,在自己申请流程中,学到东西还是不少的。我当时出来的时候,英语阅读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其实还不够,一个流程下来之后,我就发现美国好多东西其实都需要自己动手,对自己的能力增强不少。还有时间管理,一整套流程下来,时间哪个日期是截止日期都要卡得很准,所以说当时对我来讲,是一个很高压力的一个项目。
提问:是校友写的推荐信?
对,在美国的学校当中如果是要推荐,校友推荐的话,分数可以增加不少。
提问:是美国名校排名100?
至于学校的排名的话,第100,我觉得是不错了,因为我从密苏里州立转去纽约州立,我就明显感觉到不同层次有明显的提升。在100的学校的话,它的师资资源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是比较高端的那些技术流,需要很多的计算机资源的,一般的小学校是提供不了的。这也是转学中考虑的一个因素,你要读的专业,它的师资力量在哪儿?它可不可以提供给你以后要进入职场的一些支持?
提问:美国留学,专业更重要吧?
专业排名固然重要,但是选择学校之后,你要进入职场学习,跟工业界的要比较密切。关于这方面的话,我可以找已经进入学校的一些朋友来介绍一下。从我个人的经验说来说,我们学校当时招聘会是大公司基本上都是有的,像谷歌、微软这些公司都来的,也有好多校友去了这些公司,学校能够给你提进入这些大公司的路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面。
我接下来分享一下转学的时候我怎么选择学校。我当时的话转学的时候GPA是3.8几,雅思是6.5,应该来说除了非常厉害的学校外,选择的余地挺多的。我当时已经决定转计算机,计算机好的学校我就列了一下,按照我自己的雅思成绩还有GPA,但是我没有SAT跟ACT我就把那些学校给排除了,专业排名前五六十的剩下学校一大堆,加州的那些学校,还有一些另外的学校。选学校,一个决定的因素是我去了朋友家,那位帮我写推荐信的朋友,他是布法罗的校友,他带我去布法罗转了一圈,我就看了一圈,感觉学校挺好的,有各种国际学生,它师资力量不错,还有学费也不错。这种基于很多的因素,我就申请了。当时,我还申请了纽约州立的实习,还有纽约州立的宾汉姆分校,这三所学校都录取了。但是因为我去过布法罗,我对它印象很好。
研究生到找工作的历程
研究生到找工作的话,是在毕业前一年就要开始准备了,至少也得半年前开始准备,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因为很多大公司它都是有招生的季节的,比如说计算机,它是夏天招一波,夏天它们招的那些人,基本上在之前的12月份就定了。也就是说12月份之前的一两个月,是要大规模投简历的时候,投投简历撒网的过程。当然投简历也有技巧,你可以找人内部推荐,这样的话效率比较高。还有学校招聘面试,这也是一个路径。通过这些路径能够得到面试的流程大概是一个月左右,面试完了之后就给签offer ,然后可能你可以跟它谈入职的日期,有些公司要求你入职比较快,大公司比较好,它可以让你一两个月之后或者甚至三个月之后入职都行。
提问:当时投了多少家公司的简历?
说到投简历,它其实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一个问题,你要卡在一个时间上面投大量的简历,要跟进一些面试,所以说在过程里面还是挺煎熬的。你要投多家公司,每家公司它还有自己的一些面试流程,面试的技巧都需要准备。
当时投了大概200多家公司,我是属于撒网型的,我想拿到更多的offer会比较好,我在毕业之前就拿到了一个offer,那是保底了,我就想那心里有个底数,我就先接了它,之后的一两个月我就去旧金山找工作,当时又拿到了三星的offer,还有EMC的offer,之后我就根据公司文化,我觉得EMC就比较适合一个新的CS专业毕业生去学技术,我就最后就去EMC公司,整个流程下来,我总共是7家公司飞行过去,做最后的面试。我就面了二三十家公司的面试。
提问:科技公司的面试流程有哪些?
科技公司的面试准备都是大同小异,它是属于刷题类型,跟高考的性质差不多,它有一大堆的题库你需要准备,这些都是目前大公司的考法,像谷歌、Facebook它们考一些题都是基本上从一个网站上面出来的,叫:leetcode.com ,目前有700多道题,也说准备好了这700多道题就可以去这些大公司,基本上没问题了。还有另外的流派,一些创业型公司,它的题库不是从这种标准题库里面出来的,它会问一些自己的一些东西,那样的话比较难准备。当然创业公司,它也它有自己的吸引力,有些人愿意去那样的话,那样的流派就基本上都是去另外一个网站,那上面有一些另外的那些面过的人。
CS专业的面试流程,大概先投简历,会有一个猎头来你,就下一轮就面试的时间什么样的,安排好了之后,你会跟一个开发人员进行面试。面试就再打就行了,他会基本上就会给你一个链接,你到链接上去之后,你能看到他在那边打字,他给你出什么题,这边的话你看他出什么题,你就打代码,解决问题,同时在上你要跟他解释你目前在干什么,你要说服他,你能够用这些代码解决问题。面试过了之后,他会安排你去面试,会帮你订机票酒店什么的,你会飞到那儿后,进行5到7轮的面试。那些面试其实跟面试也是差不多的,它给你一个问题,CS专业这些人会解决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在一个黑板上,我们叫做白板,白板上面来解决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面试官进行交流,可能会有一些互动,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其中一些互动就像你跟你同事交流一样。我对问题我有好几个思路,我来给你讨论一下,再讨论的过程中大家达成一个解决方案,这样的话你能够让对方觉得你能够沟通,你也能够解决问题,这样的同事他们就想要你。
提问:科技公司的面试淘汰比例如何?
关于淘汰比例的话,我觉得在刷简历这一关其实就能刷掉很多很多的求职者,具体比例我不知道,但是从我个人经验上,我投了200封,得到二三十个面试,那10%,只有10%的人能够进入面试这一关。面试的话,这一关的话根据亚马逊经验来说,是八个人里面出三个,三个人能够最终的offer,最后签了哪个,就那就不知道了,可能两个人都觉得offer不行,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的进入亚马逊,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比例。
提问:当时简历改过多少个版本?
EMC公司是老牌的软件公司,文化的话跟另外那些老牌的软件公司是差不多的,属于节奏比较慢,大家比较细致,要把这件事情干好,加班我基本上不加班,应该说有时候可能五点之前就走了。生活节奏很慢,简历改了不下十遍,因为简历非常重要,猎头他是不懂技术的,他只懂关键词,所以说在简历里面这些关键词要插入的比较得体,要能把项目要说清楚,能够吸引人眼球,我当时改了还是很多遍的之后,又有朋友找我要我的简历,因为他们觉得我简历改得很不错,所以说我给他们参考了一下。还有EMC公司大多数是跟数据打交道,跟用户的文件打交道,比如说我们当时团队是给很多医疗公司做用户备份,那些信息是相当敏感的,我们的产品就需要非常的慢工出细活,保证质量,每次发布产品之前都会有大量的测试来保证产品没有误差。
高盛和亚马逊的情况如何呢?
高盛公司是属于狼性文化的一个公司,年轻人比较多,名校出身的也非常多,大家干活都是非常快、非常精准的。同时在银行系统工作的话,它政治斗争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所以说在在高盛里面能够爬上去的人,都是属于情商非常高,可以说在高盛工作打代码,它情商其实比技术更重要一些。亚马逊是属于折中,是互联网跟投行的折中,因为老总之前是在华尔街干过。所以说它很多的那些准则其实跟高盛是非常像的,但是它说到底还是科技公司,它的节奏得比那些金融公司要慢一点。在亚马逊的话,它的一个准则要把产品快速上线,让要抓取用户的信号,看用户喜不喜欢,喜欢的话,它要投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开发产品。所以说有时候加班还是必要的,也是根据产品发布的时段来决定你要不要加班,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用加班的,偶尔一两个月是会要加班。高盛的话它是经常加班,因为高盛它是奖金制的,它每年年底的话会发给你一笔数目不明的奖金,你要到年底才知道,所以说大家加班文化很重很强。
工作签证的情况呢?
工作签证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会给工作签证的,科技公司的话进去它一开始就会,可能你入职之前它就会给你申请工作签证,因为它知道现在有抽签状况,工作签证它每年都会有一个名额,大概六万五六万左右,因为申请的人过多,所以有一个抽签制度在里面。目前的几率的话,是研究生大概百分之四五十的ji机率会抽中。抽中的同学的话会在当年的10月份生效,抽签是在4月份5月份期间,抽中了会在10月份生效;抽不中也不用担心,因为还有第二次机会,毕业之后会有一个OTP期间,会有第二次机会,较较差的两次都没有抽中,两次没有抽中,有很多科技公司就会安排到去加拿大、去伦敦、去海外,在海外的同时继续抽,直到抽到了再调回来。
还有关于工作签证的问题,不是它里面有一个抽签的机制在里面,一旦抽中的话,它会根据你的专业来评估是需需不需要再重新审核,一些敏感专业很容易重新审核。
什么样的背景更容易抽中工作签证?
工作签证它抽签过程的话,它是根据人品的高低来取,觉得研究生目前的抽中几率在40%左右,本科生的话在30%左右。具体来讲,研究生它在抽签的过程中会获取两次机会,但是本科生它在抽签的过程中,只会获得一次机会,所以说本科生的抽签几率更低一些。
亚马逊的老总贝索斯,对你有哪些影响?
我对老板很多机会看到他,要起得非常早,因为他也是在总部工作的,能够经常看到他在饭堂里面。有一次我见到他跟保镖在一块跑步。关于老总的话,他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对每一个产品他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测试团队,他自己也会体验这些产品。他的EMAIL用户能够直接发里面来,抱怨一下产品怎么样差,他会自己亲自看的,产品到底哪里差了,它如果真的差了,他会发问号,给那些副总裁一层层传下去,是一个快速修复产品的一个通道,基本上修复在两三天之内就能修好了。
贝索斯对工作抓的细致吗?总部的华人多吗?
还有如果公司的利润额或者是营业额达不到一个程度,他也会审核。在亚马逊,我的直属领导不会做那些细微管理的,因为整个公司的文化是假设每个人都能主导自己的工作,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是一个领导。所以的话,直属老板他会在你必要的时候帮你一把,但是平时他基本上让你干自己的活,假设你可以干好的。亚马逊在西雅图的华人挺多的,每个组都会有一两个人,一个组大概八个人,会有一两个人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基本上我觉得能占个15%,较起码每天上班都能看到许多许多中国人。
这些IT公司对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有倾向吗?
得看申请的职位,有一些职位比如是倾向于研究的,那它对研究生就会要求起码研究生或者博士,但是对普通的开发的话,本科生就够了。对于开发的话,本科生跟研究生其实差不多的,因为大家过了简历关之后,要经过同样的一个面试筛选流程。当然研究生可能在较终发offer的时候会有一定因素,但是主要的取决因素还是在面试中的发挥怎么样?
IT公司目前的薪资水平怎么样?
美国的IT公司现在跨越比较大,互联网公司是薪资比较高的,而且还得看在哪个州。加州的话,我觉得大公司,像谷歌、Facebook、亚马逊、Apple等公司给出应届的毕业生薪资,基本上都是在150K也就是15万美元以上。
步入职场多年,想提升学历有哪些途径呢?
关于CS这方面的话,有很多证书,我觉得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像AWS这些证书的话,还是跟文凭的分量还是一样的,因为它考试的一个流程和难度其实挺大的。还有国外的一些网站,它也会提供给你一些证书,比较有名的cost,它是斯坦福的一个教授办的,难度挺大的,毕业出来证书的含金量非常高。
海聚导师分享
大家好,感谢王曦程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和非常细节的分享与答疑,接下来我针对刚才的家长和同学的一些特别是在申请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美国是专业排名还是综合排名更重要?
刚才家长有问到说在美国是专业排名还是综合排名更重要,我们海聚团队是从2011年底开始为广大的国内和海外的学生进行申请服务。以我们团队专业的经验来说,在本科申请的过程当中综合排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衡量的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包括说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校友资源,还有学校它整体的以哪方面专业方向见长,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当中,专业排名相对来说占比的考量因素可以更加看重一些,因为很多专业其实综合性大学也未必有开设,可以把专业排名放到整个考量因素的更重要的位置。一般在申请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建议同学们参考10到12所的大学,如果说有一些同学的底子特别好,比方说像在咱们上一期活动斯坦福校友格格在申请过程当中,我们团队当时为她申了15所学校,因为她本身的保底学校是自己的多伦多大学母校的研究生。所以说像这一类特别优秀的同学,他们的底子就特别好,他的申请学校可以接受的底线也特别高,同时,录取的学校较的学校它的录取率肯定低,那我们也会比较建议说多申一些,数量上多申一些,也是多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
在转学和研究生过程当中GPA是否重要?
在转学和研究生过程当中GPA是否重要,答案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在本科的转学的过程当中,学校整个流程是这样子的,它需要准备以下的材料,首先高中的成绩单记录你高中的GPA学习,表示你学习这一个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其次是大学期间的一个成绩单,有一些不同的学校它的要求不一样,比方说纽约大学它对于转学生没有提出一个至少修满多少学分,才接受你作为转学生申请的一个明确的要求,像一些比方说加州伯克利或者是一些其它的院校,它们在官网申请系统里面会提到说具体至少需要修多少个学分才可以转学。说在转学的过程当中,高中阶段的和本科阶段的GPA学校都是会看的。除此以外,如果作为国际生每四年的高中如果都没有完整的在美国读的话,都是需要在同时提供一个托福的成绩;如果四年高中都是在英语国家读书,同时获取了毕业证的,托福是可以为也免掉的。在美国综合排名前50的院校里面,有70%的学校是可以不需要SAT也就是美国高考的分数,因为它们认为中国大陆本身就没有开设美国高考的考场,同时现在转学生的年龄阶段也已经不是高中生了,学校也不会强制要求有SAT的分数。 当然如果说同学高中是在美国念的,那学校是有要求,同时提供美国高考SAT分数。
除此之外,我们团队会帮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一些课外背景提升的实习项目、学术项目、暑期活动志愿者项目等,还有一些文书申请方面的。因为每个学校如果是转学生的话,大多数学校走的是网申系统,那里面会每个学校都有一些文书,还有一些小的问题需要答疑。所以说对于转学生而言,成绩单、GPA、托福、文书、课外活动还有推荐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一些学校是一些专业,是不接受外校学生,只接受本校学生转学,比方说纽约大学的私人商学院,它只接受纽约大学本校的学生转进来,如果说你之前是在其它的比方说是南加州的想要转去纽约大学,或者是新泽西州立的学生转去纽约大学的工程学院是没问题,转去商学院的那可能不行,因为像这一块的要求学校官网上都会有给出明确的非常权威的阐述。
工作多年,想提升学历有哪些途径呢?
我知道您是本身是在四川那边创业做语言培训类的工作,不是CS方向的,对于你这种情况的话也是非常有代表性,因为我们日常当中也服务过不少的这样子有创业经历或者是上班经验工作经历的一些同学,想要以后出国有一个读书作为一个跳板,换一个工作环境去国外闯一闯看看的一个想法。在美国面向于像小新这样子背景的申请者,一般可以考虑申请MBA也就是商学院的一些项目。商学院的MBA它是非常看重工作经验的,就一般官网上就会有列出如果在500强公司工作过五年,或者创业跟投行工作过两三年这样的一个经验,是作为申请商学院的一个基础的要求,一个门槛。同时MBA前十和商学院排前十的这些院校,申请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往年我们可以看到商学院录得较少的人数是斯坦福商学院,那排下来是大家也耳熟能详的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因为每年人数都会调整,比哈佛录的少的很多,所以更加竞争激烈。
这些商学院,它每年录取的人都是一些比方说像在高盛工作过的,或者是在马氏在普华永道这些工作过的中层,有一些企业甚至是会培养有培养计划的公司高管,推荐高层去商学院进修,回来以后当然必须得回到自己本公司工作。这些商学院竞争是非常常激烈的,要写文书、很高的GPA、很不错的本科院校,也还需要非常有背书的一个工作经历。当然美国也还有前50前30的非常好的院校,如果作为一个跳板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些选项的。比方说像南加州大学的商学院,还有是纽纽大学的商学院,它们虽然比不上上面学院,但是开的是专业课的课程,给的也是纽约大学专业硕士的文凭,这些也都是一些性价比高,申请难度不是这么高,大家触手可及的一些选项,工作后想提升深造这一类的同学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说把自己的简历润色的更加完善一些,像刚才熙程提到他的简历改了十遍。那其实我们的海聚的签约学员我们一般简历都会改到十遍以上,如果有意向申请本科或者研究生或者MBA的同学,都欢迎与我们团队进行沟通与。我们可以给到大家一些也我们服务过的学生的简历,当然是把他们的方式跟名字给隐掉的保护隐私,至少是可以让同学们有一个概念,怎样的简历的同学是顺利录取到名校的,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不足在哪些地方。同时,如果缺一些特别有高规格的或者是有背景说服力的一些经验经历的,我们都是可以帮忙安排一些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比方说之前格格的经历,申请过程当中,我们引荐了联合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远程实习,同时也提供了推荐信。那也有一些金融的同学,我们安排了国内天使投资榜单前10前20的一些创业基金、私募基金的一些实习,给同学们也写推荐信,那对于申请是比较有帮助的。总之,我们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申请者,进行一个定制化的方案和推荐背景提升的服务。
大一,过控专业想要申请转学到人工智能专业,有什么建议?
您孩子现在是大一想要申请人工智能专业方向,这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像较近人工智能AI这一块,我们也看到像李开复这样的科技投资大佬,也都是在大力的推荐大家说这是以后未来发展的前沿。我的建议是如果您孩子他本科在中国或者在美国一般的学校,那其实也是完全可以考虑在孩子大一或者大二结束之前,转学到美国去念大二或者大三的学校,完成一个像熙程这样子的一个背景飞跃,有所提升。因为像我们团队的话,之前有一些比方说本科在西南财经的同学,我们给他申请了一年的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换生的一个经历,那奶茶妹妹当年也是参加的明尼苏达访问学生项目,在哥大的本科学习,拿哥大的成绩单,接着进行转学。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转学也都行,转学的话,刚才我提到的那本科如果是以一个30到50名学校的背景的去申请,到时候大三去申请研究生,基本上研究生进前十前20的学校非常稳当的了!那如果说家里的预算或者是个人的规划只考虑直接大三大四升研究生,这也是没问题的,就需要孩子在大一到大三的GPA非常漂亮,较好是在3.5以上。如果想要进前50的学校,托福肯定是要到达100,那GRE我们往年的学生进到斯坦福佛的学生GRE能有325到330间,如果说想要进前50的学校,GRE较好能有320这样子的分数。
同时,因为专业是很前沿的,我们团队一般也会给同学推荐到一些国内的教育行业的人工智能公司,或者是说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去做一些实习。当然首先有一些公司,它如果说是拿了B轮C轮融资的知名投资机构融资的创业团队,那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推荐学员就比较得心应手。有一些公司比方说是一些传统的特别大的国有公司或者是企业,它们的筛选流程就非常严谨,那我们公司团队继续可以推荐,但是就像美国的高盛一样,不是说我们推荐就肯定能录,那我们可以从面试辅导,还有是简历修改,内部校友推荐,帮助同学们更好拿到实习的机会。除了GPA、托福、还有实习方面,较好还参加一些暑期学校的一些交流,比方说像斯坦福、康奈尔、伯克利这些大学,它们都有面向全国的、全球的学生的一个暑校项目的。在学校实地有5到8周的一个交流学习的经历,同时可以收获学校的成绩单。
自己性格比较开朗或者是比较主动的一些同学,拿到上课期间教授的推荐信,是非常容易可以做到的一件事情。在申请的过程当中一般需要2到3封的推荐信,可以是一封国内的专业课的老师教授;一封学校的领导,比方说学学院的系主任、院主任、院长等,还有一封可以来自于实习单位或者暑校项目交流经历的教授写的推荐信,这样子的一个方方面面都是没有短板的,而且有一两个非常光芒四射的亮点,申请的学校是比较喜欢的。我们团队之前有帮助国内同济大学本科的GPA只有3.3的同学,申请到美国前十的杜克大学的机械工程方向;也有帮国内南京大学的同学申请到伊利诺伊香槟和美国科大的工程学院的一个录取。我们也有帮南京的一个同学,可能他托福只有98给他升到了纽约大学工程学院,其实是硬性标准是没有到达学校的要求,但是其它方面我们做了一个共同的努力,后面入学结果同学也也是非常满意的。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如果家长和同学们早做打算,那其实可塑性还是非常强的,那像我们海聚团队也可以帮到同学们做更多的一些事情,能够有一个更高的一个提升。
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同样差不多的学费去不同的学校,毕业了以后,同学们自己的自豪感,还有找工作时候的一个一个是不是特别得心应手,也是非常受学校的影响。当然包括说选校选项目也很重要,同样的一个背景的同学,选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的项目它录取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包括说像有些学校它可以同时升两三个专业,如果自己DIY申请很可能就不大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细节技巧,这块我们团队比较有经验。
包括其实国内也经常有一些像约翰霍普金斯之类的,美国排名前二十、十几、十来名的学校会在招生季会到中国来做一个招生路演,或者是分享会,线上或者线下的形式。我们团队因为过去这七年一直在做留学,像约翰霍普金斯商学院这样的学校,每年它们来中国做推广活动,校友的学校招生办主任就会找到我们来办一些群讲座,那到时候也欢迎家长们和同学们到群里面来直接提问给招生办的主任。我们每年之前几年群里特别前排提问的学生,较后也都顺利的录到了斯坦福这样子的名校。
美国本科申请需要定专业吗?
在申请的过程当中,本科申请通常是填一个网申系统,或者是学校官网自己的一个系统,它填表时候里面有填专业的偏好,它有个选项可以多选,自己还没想好是哪个专业,也可以在下拉框里面选上具体的工程、经济系、文科、心理学等,有具体细分的很多专业都是可以的。你可以选择不选专业,没决定好也可以不选择具体的某一个,我们团队的建议是,你先选上一个专业,自己不大反感的也有一些兴趣的专业,因为美国本科像熙程刚才讲的一样,转专业是非常容易的,跟咱们国内的体系完全不一样,只要升的不是像医学、法学等一些超级热门的专业,其实大多数转专业是很很顺畅的,跟学校讲好就行。
因为我们之前辅导过的一个学生,在美国她特别努力,三年半就毕业了,她在三年半的时间里还换了三个专业都是非常顺畅的。大一大二通常也是上一些通识的课程,大三大四开始陆续上一些专业课程,主要是申请的时候写上自己一个意向的专业,孩子在文书里面比较容易说,更有可写的文章,也能够写得更出彩。因为你可以把自己的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留学规划,或者说自己的一个梦想,为着梦想做了哪些努力,参加过哪些方向的一些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可以把它串起来,你的故事是更加立体更生动的,学校也会觉得孩子更加有自己的想法。比一段材料里面没有主心骨的文书,这样一个形象事例会写的更加有说服力,让学校觉得孩子自己有比较有规划,所有的整一套暑期学校的选课也上过,比方说康奈尔面向高中生的夏校也上过相关方向的课程,社会实践也做过一些小实验室的活动,或者一些社会兼职的或者全职的志愿者、工作也是相关的,会更加有说服力。
如果没有SAT能申请到好学校吗?
至于说SAT的分数,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官网上非常详细的陈述,有一些学校它会提出说建议或者是要求有ACT2的分数,当然ACT2比SAT也容易考很多,大多数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一个强制的要求,包括GAP也是只是说会有一些建议,较直观的上学校的官网它有个政策。有些学校会有往年专业它录取的学生的肖像,比方说多少比例的亚洲学生平均的GPA怎样,平均的SAT分数怎样,其实完全可以照着画像去看自己有没有在肖像的区间里面,如果说自己没有到区间,其实也没关系,因为有时候学校它录取人也不完全是看分数的,这一点可以回到我们上一期斯坦福校友格格的分享文字表述里面。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在我们上一期的推送公众号推送里面有。因为学校是要招的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成为未来杰出的校友这样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说一个会考的一个考试专家,所以如果你梦想的学校有一些分数的要求你还没到,也还是可以作一个冲刺,一个尝试。
我们团队是比较鼓励同学们去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当然这也意味着说申请是可以申,但是如果分数跟学校要求相差距离比较大,那可以考虑同时也多申请一些更稳当的学校。因为其实多申一所学校,美国学校的申请费是30美金到70美金的一个申请费,还是值得的。如果说高中升本科,没有一步到位去了特别喜欢的学校,在大一结束或者大二结束可以接着转学。因为转学申请是需要提前一年准备的,那你早做打算把GPA准备得高高的,像熙程学长一样,到较后转学相信是会有一个非常理想的一个结果的。因为我们团队之前有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校友帮她转学到布朗大学,这样子的例子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做过非常多,也是一个比较轻车熟路的一个流程。我们团队也比较鼓励同学们在每个阶段都努力。去实现自己阶段性的一个目标,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大不了再下一阶段转学也好,研究生也好,还可以继续去尝试,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开放的,对一直努力的学生给了很多机会,大家也可以不妨多冲刺一些理想的学校!
好的,今天的我们的分享就就暂时到这里,也很感谢大家的在线倾听,感谢熙程的精彩分享。下期活动我们即将邀请在录取了哥大和剑桥大学的一个名校校友来给大家一些商科,特别是房地产相关的一些经验分享,群里面的一些同学和家长如果对于申请还有更多的问题,欢迎在我们的群里面互动,只要提问我们团队都是会进行一个认真的解答的,也欢迎同学们不要害羞,踊跃提出你们的困惑,海聚这边有不少的学长学姐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可以给到你们一些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录取自己理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