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A Level十月的爱国行活动从室内延展到户外。在2名指导老师的带队下,Pre-A Level预备班的22名学生从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出发,站到达邬达克纪念馆(哥伦比亚公园),沿着番禺路、湖南路、武康路,步行到达第二站巴金故居,紧接着沿着武康路、淮海中路,来到第三站宋庆龄故居。最后返回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形成一个圆圈。以这种形式,重温历史,缅怀这些为这座城市,或为祖国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三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组织下,每组均承担一个景点的讲解工作,讲解纪念馆的由来,以及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报。
武康大楼
邬达克纪念馆
1893年,邬达克出生在斯洛伐克一个建筑世家,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23岁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但才华横溢的他却因次世界大战而成为奥匈帝国在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之后又作为战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最终他逃到了上海。他一共为上海留下了65幢经典建筑,包括“远东高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沐恩堂、市三女中五四楼、武康大楼等。其中,25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 。
巴金故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作品:《家》、《春》、《秋》、《憩园》、《寒夜》等。
巴金故居
小组除了讲解巴金的故事,还让小组成员手绘了巴金故居的小楼。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故居
十月主题月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从朗诵正能量的经典作品,到徒步上海的红色经典景点,其中寄予了老师对于这些未来出国留学的孩子深切的希望,希望他们牢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使命,培养文化自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交大“中西贯通,思源致远”的传统,未来成为融汇中西文化的国际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