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书院美国GIA国际高中|对话加州伯克利杨扬教授 探讨人工智能机遇与未来

来源:中黄书院美国GIA国际高中 时间:04-29

       从8月初接到杨扬教授要回国的消息,朱源院长就在思考邀请自己的学生来到学校,为我们的孩子解读当前最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未来。

同时,书院有一个机器人社团,社团成员已经齐备,指导老师也已经就位,但如何更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学术及实践能力。这也是杨扬教授受邀来到中黄书院的原因之一。

朱源院长为杨扬教授颁发机器人社团兼职教授的聘任证书

9月20日的讲座,多媒体会议厅座无虚席,来自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中小学的师生、教职员工,教育同行等多方100余名观众,参加了现场的交流与探讨。

未来世界是变化的世界,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过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适应未来的能力,而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中黄集团教育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讲座开始,杨扬教授通过F1一级方程式赛车这一科技体育的最高竞技引出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运用现状。又借助电影《头号玩家》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虚拟与现实并存的未来。带给学生们对于人工智能最为直观的感受。

从现实到未来,是否可以实现?

世界需要充满好奇心的人类。

杨扬教授接下来为孩子们讲述了人工智能的起源,古希腊时代“木流牛马”的使用到从中世纪的“发音盒”,再到近代的“计算机”,从“深蓝”到“AlphaGo”,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打败世界的围棋国手。平实精炼的语言带孩子们进入一个未知的天地,让孩子们在科技的历史里畅游。

未来发展成为如何,希望一直在孩子们的身上,仰望星空的人,未来才能更接近星空!

随后杨扬教授从数学的角度,讲述了机器学习与穷举搜索的区别,以及近代深度神经网络如何在机器学习的竞赛中取胜的关键。讲座中杨扬教授结合了当前UCB有关人工智能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解释了模仿生物神经元构造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运用。进而针对当前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中美两国之间科技与教育的进一步合作提出了见解和愿景。

复杂的数学公式让很多孩子觉得很难,也引起了一些孩子的兴趣和挑战,不畏惧未知,不害怕挑战,是中黄少年的信心。

讲座结束后,杨扬教授在教室与我校机器人社团同学们、指导老师王滔、王衡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同学们讲解了人工智能编程如何使用开源,社团如何传承,设计作品如何迭代,也解答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科技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疑问。讲座只是开章,过程如何书写更加重要。

讨论会上,杨扬教授也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华南理工大学的汪博士。汪博士自己曾经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身上做了实验,从初中到大学本科,孩子们对于编程语言的学习及兴趣如何引导方面颇有建树,在几位一见如故的工科男探讨下,书院的机器人社团分工明确。王滔、王衡老师作为日常指导老师,负责孩子们日常编程的学习,汪博士和杨扬教授作为场外指导,为遇到问题的孩子们答疑解惑。

杨扬教授与我校机器人社团师生合影

在活动的最后,杨扬教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对UCB升学方面最看重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讲解,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和行动力。

作为6岁开始学编程的人,杨扬教授说这是他热爱的事情,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也希望书院的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更多发现自己的热爱。

杨扬教授与我校师生合影

杨扬教授简介

中科大少年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FHL Vive Center for Enhanced Reality 执行主任

• 主管伯克利AR/VR科研及教学策略,AR/VR硕⼠学位创始⼈及导师

• ⼈脸识别专利引⽤数世界排名第⼀

多次成功科技创业者

• 前ATHEER(智能AR眼镜) CTO and COO

• LUCI (VR眼镜)⾼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