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仍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学校。建设初期是为了解决各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外籍在京工作人员的子女的上学需求。最开始,仅有的2名认证教师在外交公寓的走廊上为学生们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段还不能被称作是一所学校的时期,这里只有8名学生,不分年级,也不分科目。
1980年,由于需求的增长,其他外交社区也投身到了扩大学校建设的团队中。美国国大使馆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大使馆共同正式成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这是北京所国际学校。
1991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成为北京首个有资格颁发国际学士证书的学校。
2002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获得对持中国国籍的学生开放招生的许可。
2007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获得三大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隶属中国教育部的中国国家课程与教材委员会(NCCT)的认证;美国新英格兰院校协会(NEASC)认证;和国际学校协会(CIS)认证。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招生标准:
虽然得到了中国国籍学生的招生许可,目前该校仍然对学生和家长的护照及签证有要求:
1、持有外国护照的合格学生,并且家长需至少一人持有外国护照并有相应工作签证,或家长二人均持有外国永久居住签证/许可证。
2、持有外国永久居住签证/许可证的合格学生,并且家长二人均持有外国永久居住签证/许可证,同时有至少一人在京工作,与孩子共同居住。
3、不仅有着严格的身份要求,想要成为所谓的“合格学生”,还需要通过层层筛选。
在学生申请北京顺义国际学校高中时,需要提交由不同老师提供的推荐表格:
首先是由管理人,包括校长、年级主任、或班主任,提供的关于平时表现的评价。在推荐表格中,需要填写评价的项目包括:成熟程度、与同龄人的社交能力、自信程度、对他人的着想、正直程度、规划管理能力、在校课余活动、以及幽默感和对父母的态度。此外,填表人还需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选择,以及对平时课堂考勤和行为进行具体描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对于学生的选择并不仅仅根据学术能力,也对他们本身的个人素质和性格特点有所要求。而像幽默感和对父母的态度这类特点,不仅是国内大部分高中几乎不会在入学申请过程中进行参考的,就连学生的父母可能也会忽视培养。
另外,学校还要求提供分别由英语和数学老师提供的考核学生英语和数学水平的表格。这两份表格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和学习内容。同时也包括一部分问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
最后一份表格需要学生自己填写,内容包括自身信息和自我陈述。自我陈述与大学申请文书类似,要求学生自己手写一段对于自己在表格中无法体现出来的描述,可以是关于家庭、以往经验、或者个人的目标。
除了表格外,学生还需提交近3年的英语成绩报告和最近的所有考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