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择校季,正是家长们最头疼的时刻。
今年实行“公民同招”,入读机会更均等,但换句话说,也相当于少了“主动出击”的门路。谁也不知道,派位结果是啥,家长们依然焦虑不已。
五月不择校,六月徒悲伤。除了被动等待派位,家长们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其实,机会还是有的,比如少量的优质民校。
可能有人会说,优质民校“高不可攀”,哪里是我孩子敢考虑的?但这里其实有一个误区,按过往,的确存在民校“门槛高”的情况,这种“高”指的是入学前考试难、面试难,成绩不过关,其他都免谈。但并非所有民校都如此,一些教育理念更开放的民办学校,对学生多样化接受度本来就高,加上如今免试入学,就相当于给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这样的宝藏学校哪里寻?5月23日,由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主办,联合中黄外国语小学、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书院GIA高中,共同举办的360°线上交流会,将会以更具国际视野的思考和解读,带给家长们新发现。
这是一场空前的硬核交流会。单看嘉宾阵容,便云集了国内外专家阵容。
中国教育部国际学校评估专家组成员、IBO(国际文凭)国际教育培训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校校长崔建社,以及中国超常教育终生成就获得者(全国仅四人)、原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系主任(20年)、原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创校校长(国际教育15年)朱源领衔。
特邀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Murray Batchelor,首届教委“中英友好奖学金”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博士、外交学院教授武波,还有43年美国公私立、国际学校全面运营经验、4年中国国际学校管理经验的资深校长Phyllis Roderick,以及台湾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张黎明坐阵。
还有中黄小初高四所学校校长,以及毕业生、在校生代表,同时在线交流,为6-18岁学子们解疑答惑。
从未来出发,360°解析当下教育
探讨话题:
·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 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中国人;
· 幼升小:别让孩子成为折翼的天使;
· 小升初:如何培养点亮未来的国际公民;
· 高中教育:做好四年规划,世界名校就在你脚下;
· 学生成长故事:财富论坛女孩分享小学生活;中学毕业生·两年斩获澳洲三所名校offer;高中女生定向培养后的名校奇迹。
未来可期 择校不慌
择校,往短了说,是孩子三个月后读哪所学校的问题,往长了说,是孩子未来10年、20年、30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走向。除了择校,更重要的是,这场活动将带给你全新的思考。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常见问题,国际教育大咖是如何看待的。
1、名校才是保险箱吗?不,强大的加工能力或许更值得关注
以前千军万马挤名校,为的是升学有保障,然而以成绩和特长掐尖招生,学生本身就具备超常的基础,入学时高分输入,毕业时高分输出,某种程度上就是必然,不足为奇。
如今,摇号派位、免试、就近入读,生源多样化,当学校不再“高进”,是否还能“高出”呢?
重新定义名校,能让不同起点、不同特点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加工能力强才是真的强。
前沿国际教育理念认为:让教育适应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发展潜力。
2、“我不要你说了算,我要我说了算”?不,适合孩子的才是对的。
不少家长一定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成绩好的天天获表扬,成绩一般的只在催作业时配有姓名;乖巧听话的总有登台表现的机会,活泼好动的只有家长会时有单独接待的“特权”;更别提家长群里,天天明示暗示作业和成绩……
每到这时,家长就会自我安慰“我家孩子太不成器了,好在学习抓得紧……”
然而,你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吗?正如成年人不喜欢被KPI束缚,只用成绩决定一切,成绩以外的创造力、兴趣爱好、学识见闻等等统统看不见,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才是的残害。
小初高,人生最富创造力,最可塑的阶段。应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自信,在成就感中看见成长。
3、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快乐学习才是这代人的追求。
据统计,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是全球水平3倍,有些学校作业写到凌晨是常态,少有的课外时间还得继续补习。30年前,我们读书时的秘诀就是能写会背,而今30年后,我们的孩子依然在重复,而且只见知识点越来越深奥,不见综合素养在提升。
打造应试能力没错,夯实基础知识也必须,但整日面对书山题海,死记硬背,这种单调的教育方式,却早已跟不上时代。没有围墙的教育,学习、思考、行动一以贯之,知识不止来自课本,学习也不局限于课室。
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应未来的?世界公认最具权威性和竞争力的全人教学体系IB国际文凭项目是如何思考未来教育的?如何培养出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问题在5月23日,中黄360°线上交流会将给出系统的解答。
教育的出发点是向前看,在给孩子的教育之前,不妨先听听教育大咖们怎么说。别让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局限,影响了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