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优势
双轨培养体系
日语与美术并行推进:日语课程细分学术写作与艺术术语模块,例如通过分析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作品文案提升专业日语表达;美术课程设置「基础技法-材料探索-主题创作」三阶段,如利用北京胡同建筑元素进行写生与再设计,强化文化感知与创作实践的结合。
升学定向强化
针对日本优秀艺术院校(如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的选拔特点,开设「作品集工作坊」与「校内考模拟」,例如通过早稻田大学课题「未来城市空间设计」训练快题创作,或模拟东京艺术大学面试中的小组讨论环节。
文化浸润式教学
课程融入茶道、插花等日本传统文化体验,例如在茶室空间设计中学习侘寂美学,或通过和服纹样研究拓展平面设计思维,提升跨文化适应力。
机构特色
原创教研资源
中日教师联合开发特色教材,例如将浮世绘技法与现代插画结合设计教学案例,或通过东京地铁站空间改造项目解析环境设计方法论,实现考点与兴趣点的融合。
场景化教学空间
配备陶艺工坊、数字媒体实验室及日本文化体验室,支持学生完成从传统漆器制作到3D建模的全流程创作,例如在还原金泽美术工房的环境中完成综合材料课题。
升学资源网络
与京都精华大学、大阪艺术大学等建立合作,定期开展教授驻校工作坊,例如邀请武藏野美术大学导师指导「社会议题艺术表达」专题项目,积累学术背景。
适合人群
目标日本艺术院校者:计划申请多摩美术大学、东京造型大学等院校,需系统化作品集与校内考准备。
零基础探索群体:对动漫、平面设计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阶梯式课程夯实基础。
转轨国际教育者:从国内普高转入艺术留学路径,需适应日语学术环境与开放式创作模式。
师资亮点
跨领域教学经验:教师团队包含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等院校背景的导师,例如视觉传达教师曾参与无印良品设计项目,将商业案例融入品牌设计教学。
分层指导机制:采用1:5师生比,为不同阶段学生定制成长路径,例如为插画方向学生开设「线稿精修-色彩叙事-IP孵化」专项训练。
动态教学迭代:教师团队定期参与日本艺术教育研讨会,例如引入武藏野美术大学「社会设计思维评估体系」优化课程互动设计。
中日美术班课程 2025-05-27 16:01:56
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25-05-27 16:01:56
上一篇:日本精英班课程
北京新东方欧亚双语学校开课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