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人——创造视听奇观的人
总体来说,电影制作成本愈发高昂,这决定了电影的商业属性,也即产品属性。换句话说,电影拍出来,要有人看;视听奇观不等同于特效比例,更多是对于光影、镜头和运动的构建;重要的不是“前人未曾拍摄”的东西,而是“如何拍摄它们”。
1、20课时
剧作基础/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剪辑基础
2、40课时
类型片/视听语言的语法/场面调度/依托人物,依托情节和依托情绪的剪辑/声音基础/制片管理基础/影视美术基础
3、60课时
各类型叙事(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指导演员,指导摄影机和指导剧组各部门/复杂场面调度/用剪辑强化叙事/构建听觉幻境/预算,周期,投融资,电影节和策展,IP开发和管理,版权/美术部工作全流程。
4、80课时
类型拼贴(含反类型)/导演生存法则/用光影“书写”/各类剪辑软件操作/声音软件,混音及音效/“方法派”表演技巧/“逃脱”策略/不同预算预视效,服化道,置景和搭景/VR,AR,人机交互,等。
1、剧作专业介绍:
剧作既包括编写原创故事,也包括对已有故事进行改编。一般来说,编剧要么创作好剧本后交于导演审核,要么直接与导演共同创作。剧作包括电影剧作和电视剧剧作。流程包括前期内容策划(题材选择,表现手法等),编写剧本(角色,情节,对白等)和后期修改完善。剧作者要掌握不同媒介的创作规律,善于运用视听语言帮助叙事。
2、影视制作/导演专业介绍:
影视制作指制作影片的全过程,包括拍摄前的准备阶段(构思、故事梗概、分场大纲、预算、剧本、勘景、定演员、定剧组成员等等),现场制作阶段(即在导演的指挥下进行摄制)和后期制作阶段(剪辑、录音、配乐。特效、字幕、预告片等等)。这也是国外电影教育最常见的模式,即综合能力培养。导演是影视作品制作环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通过演员和剧组成员表达思想的人,也是把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3、摄影专业介绍:
摄影,也即影视摄影,或动态摄影。在影视创作中,摄影担负着通过画面进行创作的任务。具体来说,摄影师和摄影组成员根据影片内容及导演的创作意图,设计每个场景的光线、色彩、构图和运镜,从而展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烘托环境、渲染氛围。此外作为记录手段,摄影也在新闻报导、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片、实验纪录片等影像记录活动中发挥作用。
4、影视表演专业介绍:
影视表演是演员在摄影机前通过扮演特定角色完成叙事的艺术门类。影视演员通过银幕与观众间接交流,换句话说影视演员在摄影机前展现的形象并非观众最终感受到的形象,银幕中的形象呈现是经过综合处理的结果。因此,影视表演要求演员既要真切、自然生活化,也要具备镜头感及对于非连续性创作的适应力。国外影视表演主要有方法派和体验派两个流派,近年来以方法派为主导。
5、剪辑专业介绍:
剪辑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素材,经选择、分解与组接后,形成一个连贯流畅、含文明确、主题鲜明并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剪辑是影视制作后期环节的核心也是艺术创作层面角后一个关键环节。某种程度上说剪辑意味着影视创作真正的开始。
6、声音设计专业介绍:
声音使得影视从纯视觉媒介变为视听结合的媒介,使得通过视觉因素表现的绝对时空结构变为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因素表现的相对时空结构。影视声音有三种形式: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它们具有互换性。从功能上来说,它们可以起到传达信息(理性或感性的),刻画人物(叙事性或非叙事性的),推进事件或情节发展,展现气氛等效果。
7、影视美术及特效专业介绍:
影视美术是为影片进行造型设计和创作的艺术部门。在不同片种中,其位置、作用和创作特点在共性之下又有各自规律。通常,影视美术以剧本和导演构思为基础,通过环境造型(包括场景设计、布景和道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自然景的选择等)为影片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造型(主要是化装和服装)帮助创造生动的富有内涵的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具体工作包括绘景、置景、道具、服装、化装、特技,以及字幕等内容。特效是影视制作过程。
8、制片管理专业介绍:
制片管理指在影视作品的生产中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狭义的制片管理指影视剧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部门,即制片部或制片组。广义的制片管理指影视剧生产的管理者和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制片部门包括制片人制片主任、现场制片、外联制片、生活制片、剧务、场务、司机、会计等。制片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在制片人的领导下监督剧作工作,并为制作团队提供拍摄和生活所需的设备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