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球的森林教育到底能带给孩子什么?

来源:新加坡茵维特中英文学校 时间:05-01

在中国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然体验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份缺失。当中国的孩子每天呆在由围墙及水泥包围的幼儿园,玩着固定的玩具与游戏,接受着和几百年前一样的传统室内教育;芬兰、德国的孩子却在森林里爬树、搜集树叶、与野生动物交谈,享受着森林教育带来的无穷乐趣……欧美众多国家早已盛行让孩子回归自然的森林教育,而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也纷纷仿效。

什么是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是以大自然或林地为载体,让孩子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设计、有主题、有目的”的户外探索教育。森林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以及独立的能力,与此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与关注自然环境,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森林教育并非特指在森林里进行活动,它可以发生在一座森林、一家公园、一片农场、一家动物园、一片海滩……




 

森林教育从何而来?

世界上所森林教育的场所,起源于丹麦。它并不是由某位知名教育学家创办,而是从一位全职妈妈每天带子女到森林里散步的体验中得到的灵感。

丹麦妈妈艾拉?法拉陶每天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森林去散步,偶尔邻居的孩子也一起同行。妈妈们发现天天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孩子更乐于互动交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体能更佳。

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群孩子的父母亲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上所森林幼儿园。此后,森林教育在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受到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森林教育的理念逐渐传入英国,在英、美、德、日等国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为什么要进行森林教育?

1. 激发孩子学习探索动机,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孩子的心境会变得更加宽广。研究表明,大自然能够刺激人类大脑的多个兴奋点,这种兴奋的感觉会反馈在人们的运动与行为上。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爬树、玩泥巴,即使在下雪天,也同样在户外玩耍。孩子们不是间接通过书本学习, 而是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而学习。孩子们的观察力自然而然变得敏锐,他们的学习及探索动机源源不断地涌现。孩子的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机械的、灌输式的,而是主动的、多姿多彩大,是用自己的身体和感知来获得学习经验的。

在森林教育中,孩子是提出问题者、解决问题者,也是主动学习者,老师只负责看护以及引导。事实证明:在没有大人主导的情况下,孩子能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森林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随孩子的想象变成游戏里的道具,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以及独立的能力

据研究人员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相比没有受过森林教育的孩子,受过森林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语言能力、交流能力、行为习惯、主动思考及身体素质方面更为突出。

在大自然中获得经验的孩子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意识水平,他们的运动技能、社会技能、语言能力、创造力、数学和科学知识都表现优异。让孩子直接接触自然,这种直观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对治疗和预防现代孩子自然缺失症、感官退化、沉迷网络等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3.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主题与活动内容。

在自然环境中,教师鼓励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探索,通过丰富多元的方式达到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例如:做游戏(如捉迷藏)、完成小单元任务(如建造庇护所、收集树枝生火、做饭、发现植物群和动物群等)、练习基本的自然生活技能(增强自信、提高自尊)、运用适当的工具和天然材料搭建庇护所、分享故事以及表演故事等等。




 

4.丰富的体能锻炼与真实感官体验

森林的道路并不平坦,孩子能够从森林中学习更精准的运动控制。除此之外,孩子在森林中也不乏练习小肌肉的机会,比如采集树叶、拾干果、用树枝编鸟巢等。森林教育提供给孩子大量的户外活动与体能锻炼。

森林提供孩子更多的真实感官体验:森林里到处都是实物,孩子通过直接触摸、闻嗅、品尝等方式认识这些实物的形状、味道及颜色,这和在普通幼儿园里的孩子通过书本或影片认识物品所留下的印象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


 

5.“危险教育”与自然生存技能

危险教育是森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以实际危险教导孩子安全意识,比用抽象图片或语言更能让孩子理解与接受。

将孩子放在一个可控的、有一定危险系数的环境当中,孩子会自发地启动自己的”危险管理能力系统“。这让他们亲自去思考探究事件的危险系数以及可能存在的后果,由于没有成人的保护,他们会加强警惕,不再掉以轻心,懂得自己面对困难、处理困难,这也能够锻炼孩子的坚强独立。

森林里道路分叉很多,教师常提醒孩子不可脱离队伍太远以及如何在迷失时求助。同时,教师也在在自然环境中传授给孩子不同的生存生活技能:如何识别有毒的植物,如何寻找及建造庇护所,如何团队合作等等。


 

森林教育如何进行?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真正的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森林教育正是如此。
 

1.树林入场券主题活动

直接走进树林,好像缺少仪式感和趣味。不如试着用绳子或者落叶、石头等自然物制造出一条警戒线,孩子们掏出“入场券”才允许进入。

需要准备的物品:

绳子(或者树枝、落叶)、任何来自大自然的材料

游戏过程:

1. 进入森林,划出入口的场地

2. 在树与树之间系上绳子,或者利用周围的自然物作为警戒线

3. 指定入场券

4. 完成任务

5. 入场

Tips:

入场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天的游戏主题而变化。比如:找出来自不同树木的3片树叶,找到3块小石头,捡3颗植物的果子等等。



通过警戒线前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一起过独木桥 ,把树叶放在头上,走进树林的时候保持平衡等等。
 

2.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主题活动

闭上眼睛,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是否能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如果风稍大时会是什么声音?

有没有听到啾啾鸟鸣?

声声蝉鸣?

是否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

能否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能否听到远方的声音?

孩子们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用心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对孩子们意义非凡,刺激孩子的各个感官、丰富经验、平复和治疗坏情绪、以及在玩耍和问答中启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