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考SAT?
发布时间:2023-02-01 17:44:17 已帮助:2人 来源:北京芯橙教育
如果在科学和社科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转向小说和历史这两个文体进行训练,这是性价比很低的一种做法。因为科学和社科文章对于词汇量的要求最低,同时文章结构比较明显,直接句型句式也相对简单,绝对可以成为拿分的重点。
要想拿到这两个文体的分数就需要把每篇文章做好逻辑框架训练,做到可以把每篇文章讲出来给别人听的水平。经过高质量的积累,大多数同学都能在13分钟内完成一篇文章并且把错题控制在一题以内。训练好了这两类文体也就意味着具备了较强的句子理解能力和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候再去训练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和历史的论点论据以及修辞分析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考之后的文章分析和错题思路分析训练才是真正能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文章分析?就是在模考之后不核对答案,以段落为单位逐句精读或者口译文章内容,一段完成之后把这一段的逻辑框架进行提炼,然后重做这一段的题目。依次类推直到完成全篇文章的分析和第二遍做题。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果,既关注到了对单句的理解能力训练,又关注到了对段落结构以及考点的识别训练,同时对于各种题型也进行了仔细的思考。这个环节是整个训练过程当中消耗时间最多但是产生效果的一个环节,也是想要提升整体能力必须进行的步骤。
在完成第二遍做题之后就要把两遍做题的答案核对一下标出两遍错题的题号,然后针对第二遍的错题做详尽的错题分析。
当你在读小说或历史时有大量生词的时候,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自然会受限,此时就很容易产生主观的脑补现象。因为人的大脑会倾向于把所看到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合理化的解释,所以就会有很多同学出现这样的现象,读完文章感觉自己理解的差不多,但是老师讲完之后发现和自己理解的完全不一样。另外,如果选项里也出现生词,就完全没有办法根据语境进行推断,尤其是词汇题的选项,这就会严重影响做题的正确性。
好在很多同学并不是刚开始背诵手里的SAT词汇书,很可能已经背过了两遍左右,只不过背诵的周期过长,有很多单词已经模糊了,考前最后40天完全有机会从头到尾按照记忆曲线进行最后一遍复习。这一遍的复习要求是每天向前记忆1个单元,向后回顾3个单元。按照遗忘规律的表格严格执行复习任务,充分利用好零散时间,把每天的任务做到位,在考试之前,基本上就可以把汇的初级词汇书完成并且在质量上也可以达到快速反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