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 编辑:佚名
10月24日,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邀请我国著名学者张文质老师到校,为老师们进行专题培训。
张文质,我国著名学者,家庭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教师公益研修“教育行走”项目创始人。
植根中小学与家庭教育研究30多年,出版了《唇舌的授权》《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育的勇气》等30多部教育专著。
主编了中国**套全学段分阶的课程化家庭教育读本《1-9年级的孩子》和**套中小学生命教育教材《生命教育》等近20部教育图书。
张老师以“教育写作”为主题,重点从为什么写,如何写好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等入手,分享他30余年教育写作经验。
为何要进行教育写作? 教育写作的意义是研究人
每一次书写教育故事,都是一次回顾,一次再审视、再发现。
被忽略的细节、未发现的问题,总会在写作时出现,引发更深层次的对教育的思考。
教师在一次次的书写中,把目光放到具体的人或事上,看见孩子,看见孩子背后经历,思考适合各个孩子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沉珂顽疾,都将在一次次的写作中,被察觉、被重构、被修正。
教育写作的六个关键词
倾诉者 明白自己为谁而写、为谁而书,教育写作者要把自己视为倾诉者,看见对面的“倾听者”,对面是自己,可以平铺直叙,对面是他人,便须考虑可读性、语言之美等。
笔调
所有的表达皆为修行,教育写作者拒绝庸常之词,少用成语、生僻字……作为教育者,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下**的决心,去掉平乏的语言。
问到底
问下去,便有了研究的深度,凡事都多想一想,凡事都“想得快,说得慢,反复想,想明白**”,思维的敏捷与语言的警觉,应是教师的专业品格。
掉书袋 多读书、读好书、读透书,广泛涉猎,朝“博学”方向前进,精进了解,至少“读透”一位作家,模仿其语言,体察其味道,从“不动笔,不读书”到“不引用,不写作”,把从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漫游者
遇事必想,时时在想,养成思考的习惯。
架构师
做一个架构师,理清复杂的关系,提取主线,找寻线索,搭建框架。
阅读,会让人更有底气,写作,会让一所学校更灵动。
老师们要在教育写作中发现更多教育的细节,不断探寻,挖掘教育的深度,从而成为更专业的教育者。这是张老师之所以深耕教育写作三十多年的目的,也是学校开展本次专题培训的原由。
广泛地阅读与写作吧!在阅读与写作中,自由地思考一切吧,不断接近更好的教育,让自己的言说,成为对学生生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