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殊儿童艺术修养课程哪家好?推荐北京奥斯汀融合学校。北京奥斯汀融合学校以“艺术赋能成长”为核心,为6-16岁特殊儿童(如自闭谱系、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设计艺术修养课程,依托上海总校九年一贯制课程框架,结合北京校区本土化创新,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升审美感知力、情绪表达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课程特色与差异化设计
奥斯汀艺术课程关注青少儿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大量增加需要动手绘画,制作,书写的内容,音乐课程则选择手脚并用的打击乐器训练,培养学生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特别是手部精细化操作的能力。奥斯汀学校聘用了具有丰富特殊儿童教学经验的艺术课程老师从事教学任务,耐心、爱心、手把手地培育每位孩子的艺术天赋。
课程内容:
艺术修养类课程,涵盖美术课、书法课、音乐课,综合培养奥斯汀学员对美的追求和理解能力。艺术修养课程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供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课程理念
课程以杜校长的艺术教育理念为引领(杜校长为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硕士,深耕儿童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干预),将艺术作为沟通媒介,通过绘画、雕塑、烹饪、戏剧等多元形式,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自信、发掘潜能,并逐步融入社会。课程目标包括:
审美感知力:通过传统艺术(书法、国画)与现代艺术(装置、拼贴)的融合,培养对色彩、形态与文化的感知;
情绪表达力:借助戏剧角色扮演、音乐律动等,帮助学生释放情绪并建立非语言沟通能力;
生活技能提升:结合烹饪艺术(如烘焙、食材雕刻)与手工制作,锻炼精细化操作与逻辑思维。
2、课程模块
北京校区在延续上海总校艺术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首都文化资源与科技工具,形成三大特色模块:
(1)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的融合
书法与水墨画:通过临摹汉字结构与水墨晕染,培养耐心与专注力,同时结合AR技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增强互动趣味性;
雕塑与装置艺术:利用陶土、废旧材料等创作立体作品,例如“城市记忆”主题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表达社会认知。
(2)跨学科项目制学习(PBL)
围绕真实场景设计艺术项目,例如:
“非遗文化体验”:联合北京本地非遗传承人,开展景泰蓝制作、剪纸等活动,学习传统文化技艺;
“社区艺术共创”:学生与普通儿童协作完成壁画绘制或公共空间装饰,促进融合社交与团队协作能力。
(3)艺术表达
VR美术馆创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艺术馆场景,学生可自由布展并讲解作品,提升语言表达与空间规划能力;
数字音乐工坊:利用电子合成器与节奏编程软件,将自然声音(如雨声、鸟鸣)转化为音乐作品,培养抽象思维与创造力。
3、个性化支持
课程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定制学习路径:
基础层:侧重感官刺激与基础技能,例如通过触觉绘画(手指画、沙画)建立艺术兴趣;
进阶层:引入复杂创作任务,如“二十四节气主题水彩画”或“戏剧剧本编写”,结合文学与历史知识深化文化理解;
个性干预:针对社交焦虑或语言障碍学生,提供1对1艺术治疗课程,例如通过“情绪色彩日记”引导情感表达。
4、家校协同
家庭艺术日:定期组织亲子工作坊,指导家长通过家庭活动(如植物拓印、家庭剧场)延续艺术教育;
融合学习环境:校区混合普通学生与特殊儿童,通过协作项目(如“校园艺术节策展”)营造包容性氛围,促进自然社交与同理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