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斯汀融合学校专为6-16岁特殊需求儿童(如发育迟缓、自闭谱系、学习困难等)设计双语口才课程,以“语言表达+跨学科融合”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中英文沟通能力、社交技巧及自信心。课程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学术支持,结合动态评估体系,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文学素养课程教材主要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定制化的调整,特别是形成了一套奥斯汀学校自有的教学任务和进度安排,这是和公校授课较大的区别。在保有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培植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眼于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开始,从汉语拼音入手,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安排识字和读儿歌的内容。随着年级的上升,课文题材更为广泛,体裁多样,尊重多元文化,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课程特色:
分层语言训练:
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分级教学,基础阶段通过情景对话、绘本共读强化词汇与发音,进阶阶段融入辩论、戏剧表演等复杂表达形式,并结合艺术活动(如音乐节奏感知、雕塑创作)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跨学科项目制学习(PBL):
围绕社会热点或生活场景设计双语项目,例如通过模拟“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用中英文协作解决问题,同步培养逻辑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
艺术融合教学:
以绘画、烹饪等艺术形式为载体,结合双语指令与互动,帮助学生在创意表达中自然习得语言。例如通过“国际美食制作”活动学习食材词汇,或通过戏剧角色扮演强化情感表达。
个性化支持:
每班8-15人小班制教学,配备专职督导团队跟踪进展,针对口吃、社交障碍等特殊需求提供1对1干预,例如通过呼吸训练、韵律游戏缓解语言焦虑。
课程优势:
专业师资:教师团队接受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系统培训,并由艺术教育专家杜校长领衔,将儿童心理学与特殊教育经验融入教学。
实践导向:每周组织社会实践(如校园融合活动、职业模拟),为学生创造真实语言应用场景,促进从课堂到社会的无缝衔接。
家校联动:开设“家长学校”,邀请专家指导家庭语言干预策略,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