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IB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于1968年创立,最初旨在解决国际流动家庭子女的教育衔接问题,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优质教育体系。课程设计突出跨学科融合、批判思考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为3-19岁不同年龄段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教育方案。
课程体系构成
IB课程包含四个教育阶段:
小学项目(PYP):适合3-12岁儿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主题式教学培养综合素养。
中学项目(MYP):面向11-16岁青少年,强调学术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八大知识领域。
大学预科项目(DP):针对16-19岁学生,包含六大课程组和三项核心要素(知识理论TOK、拓展论文EE、创新行动与服务CAS),最高可获得45分。
职业相关课程(CP):提供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如信息技术等专业方向。
DP课程的具体设置
学生需要从以下六个学科组中各选择一门课程(其中至少三门需选择高级水平HL):
语言与文学研究(母语)。
语言习得(外语)。
个人与社会研究(如历史、经济学)。
实验科学(如物理、化学)。
数学(包括高等数学)。
艺术类或跨组选修课程。